为响应国家“节粮减损”的号召,东山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储粮理念,在粮食中心储备库内实施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密性改造工程。这场看似不起眼的“小工程”,却以惊人的“大效能”,为绿色储粮、节能降耗树立了新标杆。
开篇:挑战与机遇并存
东山县粮食中心储备库,是县级粮食储备的重要基地,库区共有6个高大平房仓。近几年来,这些仓房面临着气密性不佳的难题,经常遇到充氮气调后,往往不到20天氮气浓度就降至98%以下,氮气浓度难以长时间维持在高效除虫杀菌水平,严重影响了储粮品质与安全。如果采用“聚氨酯+砂浆+腻子粉”技术进行气密封改造,6座仓库改造费用超过170万元。面对这一挑战,县粮储局干部带领仓管员认真分析“漏气”原因,决定自主创新,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经济的储粮“新路径”。
改造之路:三步走,步步为营
第一步:净化空间,奠定基石。改造的第一步,是从最基础的清洁工作做起。仓管员们手持喷枪,对粮仓地面的裂缝、墙体与地面的衔接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清理,仓内的通风箱口与墙壁的衔接缝去除灰尘与杂质,为后续的密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步,虽看似简单,却是对粮仓环境的一次彻底净化,为气密性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开端。
第二步:防水补墙膏填充,筑起屏障。紧接着,创新性的防水补墙膏技术被引入改造之中。仓管员们熟练地在仓壁缝隙中打入补墙膏,形成了一道道微小的密封屏障。补墙膏的使用,不仅有效填补了仓体结构的微小缝隙,还大大增强了仓房的整体气密性。
第三步:丁基胶带加固,密不透风。为进一步巩固密封效果,在补墙膏处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细心地粘贴了丁基防水胶带。这种胶带以其优异的防水、密封性能,为仓房增添了一层额外的防护层。每一道胶带的粘贴,都凝聚着工作人员对储粮安全的精心呵护。标志着整个气密性改造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成效显著:绿色储粮新篇章
改造后的粮仓,其气密性实现了质的飞跃。两个试点改造的仓房,氮气浓度持续保持在98%,可达50天以上,远超以往水平。这一成果不仅有效减少了因霉变、虫害等原因造成的粮食损失,还显著降低了储粮过程中的能耗成本,据统计,每次充氮可节省电费超过6000元。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自主创新的改造方式,相比委托第三方维护,直接节省费用高达170万余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展望未来,东山县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更多高效、节能、环保的储粮新技术、新方法,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更多“东山智慧”与“东山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国家及各省市粮食和储备局
本省设区市粮食和储备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主办: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承办:福建省粮储局办公室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