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粮办法〔2010〕36号
福建省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颁布实施六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粮食局:
2010年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为做好《条例》六周年宣传工作,进一步推动粮食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粮,根据《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设施六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国粮办政〔2010〕7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宣传主题和宣传重点
(一)宣传主题。为加强粮食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管粮,服务粮食流通中心工作,今年《条例》的宣传主题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宣传重点。各级粮食部门要围绕宣传主题,深入宣传《条例》及配套的文件,把《条例》宣传活动与依法行政实践结合起来,重点是宣传粮食依法行政的法律法规依据,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服务与监管,严格执行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竞价、轮换、移库等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军粮等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继续开展粮油库存和仓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农户安全储粮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增强全民爱粮节粮意识。同时,依法受理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投诉、检举,依法查处损害农民利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做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结合。
二、宣传活动的形式
(一)认真组织学习《条例》等粮食法规、规章、文件。各设区市粮食局要认真组织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粮食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程序(试行)》等有关粮食法规、规章、文件。提高粮食部门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经营者守法经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
(二)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条例》。宣传活动期间,省粮食局政府网站将开设《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宣传专栏,及时介绍《条例》宣传活动的进展情况,包括文件通知、知识竞赛试题、图片新闻等形式。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部署,创新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作用,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加强《条例》宣传,扩大宣传受众面,上下互动,增强宣传效果。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举办各种形式的《条例》宣传现场会。相关文字及图片等信息请发送至 zfc@fjgrain.com 。
(三)积极组织参与《条例》六周年征文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期间,国家粮食局将开展“我为《粮食法》建言献策”征文活动和《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知识竞赛。征文可以围绕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主要制度以及与其他法律的衔接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提出立法建议,征文字数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知识竞赛内容包括《条例》和地方粮食法规规章,知识竞赛试题和答题卡将刊登在福建省粮食局政府网站“《条例》六周年宣传专栏”上。各级粮食部门干部职工,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关心粮食事业的社会人士,都可以参加《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征文活动和知识竞赛。经评选,征文建议被采纳或有建设性的、竞赛答题成绩优秀的,国家粮食局将分别给予适当奖励。请各设区市粮食局将本地区参加征文活动和知识竞赛的答题卡汇总后,报送省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三、宣传活动时间和要求
(一)宣传时间。今年《条例》宣传活动从下发通知之日起开始,5月为《条例》宣传月。
(二)宣传要求。各设区市粮食局要高度重视《条例》宣传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条例》宣传活动有声有色。一要配合组织好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二要保障宣传经费投入;三要认真总结本辖区宣传活动的情况。宣传活动情况的总结材料、知识竞赛答题卡及《粮食法》征文请于
联系人:蔡建新 张委铭
联系电话:0591-87559774 87561196
传真:0591-87519103
电子邮箱:zfc@fjgrain.com
附件:
答 题 卡
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单位: 通讯地址及邮编: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
单项选择题 |
1 〇〇〇〇 2 〇〇〇〇 3 〇〇〇○ 4 ○〇〇〇 |
5 〇〇〇〇 6 〇〇〇〇 7 ○〇〇〇 8 ○〇〇〇 |
9 〇〇〇〇 10 〇〇○〇 11 〇〇〇○ 12 〇〇〇○ |
13 〇〇〇〇 14 〇〇〇〇 15 〇〇〇〇 16 〇○〇〇 |
17 〇〇〇〇 18 ○〇〇〇 19 ○〇〇〇 20 ○〇〇〇 |
21 〇〇〇〇 22 ○〇〇〇 23 ○〇〇〇 24 ○〇〇〇 |
25 〇〇〇〇 26 ○〇〇〇 27 ○〇〇〇 28 ○〇〇〇 |
29 〇〇〇〇 30 ○〇〇〇 |
多项选择题 |
1 〇〇〇〇 2 ○〇〇〇 3 ○〇〇〇 4 ○〇〇〇 |
5 〇〇〇〇 6 ○〇〇〇 7 ○〇〇〇 8 ○〇〇〇 |
9 〇〇〇〇 10 ○〇〇〇 11 ○〇〇〇 12 ○〇〇〇 |
13 〇〇〇〇 14 ○〇〇〇 15 ○〇〇〇 16 ○〇〇〇 |
17 〇〇〇〇 18 ○〇〇〇 19 ○〇〇〇 20 ○〇〇〇 |
21 〇〇〇〇 22 ○〇〇〇 23 ○〇〇〇 24 ○〇〇〇 |
25 〇〇〇〇 26 ○〇〇〇 27 ○〇〇〇 28 ○〇〇〇 |
29 〇〇〇〇 30 ○〇〇〇 31 〇〇〇〇 32 ○〇〇〇 |
33 〇〇〇〇 34 ○〇〇〇 35 ○〇〇〇 36 ○〇〇〇 |
37 〇〇〇〇 38 ○〇〇〇 39 ○〇〇〇 40 ○〇〇〇 |
注意事项:1.参赛者将所选答案对应的“〇”涂黑,即“●”;2.答题卡复印有效;
3.答案复印无效。
粮食流通管理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在收到粮食收购资格申请后( )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A.5 B
2.当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 )。
A.最低收购价格 B.市场价
C.浮动价格 D.最高限价
3.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的期限不得少于( )年。
A. 1 B.
4.粮食价格主要由( )决定。
A.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B.市场供求
C.粮食购销企业 D.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5.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必须保持( )的库存量。
A.必要 B.充足 C.一定比例 D.适当
6.《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在粮食流通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是( )。
A.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B.私营粮食企业
C.个体粮食经营企业 D.所有粮食经营企业
7.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 )进行监督检查。
A.价格违法行为 B.原粮卫生
C.粮食加工过程中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行为
D.粮食收购环节的质量
8.中央储备粮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应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量的( )。
A.20%-30% B.20%-40% C.10%-30% D.10%-20%
9.《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制定的目的是: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A.促进 B.保护 C.稳定 D.维持
10.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负责本地区粮食的总量平衡和地方储备粮管理的部门是( )。
A.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B.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11.以下关于粮食收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事粮食收购活动必须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
B.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具体条件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C.粮食收购资格取得后,仅在取得地有效
D.粮食收购许可证可以涂改、转让
12.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粮食经营者的收购资格申请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做出许可决定并公示。
A.20 B
13.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在出库前应当经过( )进行质量鉴定。
A.本企业
B.国家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
C.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
D.省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
14.中央储备粮贷款实行贷款与( )挂钩。
A.企业人员数量 B.粮食库存值增减
C.企业仓容量 D.企业效益
15.中央储备粮的动用建议由( )提出。
A.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B.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C.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D.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承储企业
16.从事粮食收购活动必须经县级以上( )审核后,取得收购资格,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A.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财政部门 D.税务部门
17.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依法被撤销、解散或破产的,其储存的粮食应( )。
A.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调出另储
B.依法拍卖 C.折价销售 D.原地封存
18.未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或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擅自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由( )没收非法所得。
A.城管部门 B.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税务部门
19.粮食收购者异地收购有违法行为,按规定需要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的,由( )作出取消收购资格的决定。
A.收购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B.授予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C.收购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授予收购资格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D.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20.《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属于( )。
A.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委规章 D.地方性法规
21.《天津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规定:( )等部门建立粮食经营企业信息反馈制度和执法信息交换制度,定期反馈、交换相关信息。
A.粮食,工商 B.粮食,质监
C.粮食,卫生 D.粮食,价格
22.《河北省省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级储备粮的入库成本( )的方式确定。
A.通过招标 B.通过投标
C.通过招投标 D.按照实际采购价格
23.《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规定: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为( );国家决定对某一品种的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时,( )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组织收购。
A.五年,自治区 B.四年,盟市级以上
C.三年,旗县级以上 D.四年,旗县级以上
24.根据《立法法》规定,《无锡市粮油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属于( )。
A.政府规章 B.行政法规 C.部委规章 D.地方性法规
25.《浙江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的资金、人员条件是( )。
A.拥有20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具有专业或者兼职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人员至少1人
B.拥有5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具有专业或者兼职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人员至少1人
C.符合工商登记规定的相应类型经济实体注册资金的要求;具有两名以上专业或者兼职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人员
D.拥有10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具有专业或者兼职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人员至少2人
26.《河南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常年收购粮食并有固定经营场所,年收购量达到( )的个体工商户,应当经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取得粮食收购资格。
A.50吨以上 B.100吨以上 C.0吨以上 D.200吨以上
27.《云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必须保持必要的库存量。最低常年粮食库存量一般应当保持在申报仓库容量的( )。
A.10% B.20% C.25% D.30%
28.《湖北省粮食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粮食中霉变粒超过( ),小麦赤霉病粒超过( )的,应单独存放,并需报告粮食所在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销售和处理。
C.3.0%;4.0% D.3.0%;3.0%
29.以下说法中符合《湖南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关于《粮食收购许可证》使用规定的是( )。
A.在固定经营场所悬挂《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外出收购粮食时应当随身携带《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副本
B.在固定经营场所悬挂《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C.外出收购粮食时应当随身携带《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副本
D.都不需要
30.《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规定,( )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低收入群体和受灾居(村)民粮食供应救济制度,保障其基本的粮食需要。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乡镇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B.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要求对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
C.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粮食收购、加工、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
D.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2.粮食收购者应当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 )。
A.品种 B.质量标准 C.收购价格 D.收购截止日期
3.违反《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挤占、截留、挪用中央储备粮贷款或者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或者擅自更改中央储备粮入库成本的,应( )。
A.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或者给予信贷制裁
4.选择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应当遵循( )原则。
A.有利于中央储备粮的合理布局
B.有利于中央储备粮的集中管理和监督
C.有利于降低中央储备粮的成本和费用
D.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5.国家加强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手段有( )。
A.储备粮吞吐 B.委托收购 C.粮食进出口 D.价格干预
6.中央储备粮管理应当( ),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
A.严格制度 B.严格管理 C.严格责任 D.严格纪律
7.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A.经营资金筹措能力
B.拥有或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
C.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
D.必要的运输能力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制
B.中央储备粮轮换原则上应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
C.中央储备粮的管理费用补贴实行定额包干
D.必要时,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动用中央储备粮
9.出现下列哪些情况时,可以动用中央储备粮( )。
A.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
B.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
C.全国粮食总消费明显增加
D.国务院认为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
10.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央储备粮动用方案,可以下达中央储备粮动用命令的部门是( )。
A.省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务院财政部门
D.国务院
11.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承储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的职权有( )。
A.进入承储企业检查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
B.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中央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及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
C.调阅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凭证
D.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12.在进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时,需要在监督检查情况的书面记录上签字的人员有( )。
A.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 B.监督检查人员
C.监督检查人员或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
D.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人
13.粮食经营者的义务有( )。
A.粮食收购应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依质论价
B.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应符合粮食储存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C.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包装材料运输粮食
D.粮食加工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14.粮食经营者未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的法律责任有( )。
A.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卫生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被污染的粮食不得非法销售、加工
C.处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D.没收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
15.下列有关粮食储存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应当符合粮食储存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B.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
C.储存粮食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
D.为节省储存空间,可以把粮食与杀虫剂等药剂混存
16.食用粮食加工者的义务有( )。
A.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原粮、副产品进行加工
B.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C.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
D.不得有影响粮食质量、卫生的其他行为
17.《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粮食运输的要求有( )。
A.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
B.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运输粮食
C.不得使用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输粮食
D.可以使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粮食
18.粮食销售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标准,不得( )。
A.短斤少两 B.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C.囤积居奇、垄断或者操纵价格 D.欺行霸市
19.粮食收购者跨省收购粮食,应当向( )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
A.收购地 B.粮食生产地
C.粮食收购者所在地 D.粮食销售地
20.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未对中央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造成中央储备粮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应( )。
A.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成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其限期改正
B.情节严重的,对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取消代储资格
C.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赴分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中央储备粮的动用方案包括动用中央储备粮的( )。
A.品种 B.数量 C.质量 D.价格
22.粮食收购者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的法律责任有( )。
A.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B.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并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D.处代扣、代缴款项1-5倍的罚款
23.粮食收购者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审核机关暂停或取消其收购资格( )。
A.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
B.粮食收购者被售粮者举报未及时支付售粮款
C.粮食收购者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共他款项
D.粮食收购者未按规定报送有关粮食收购数据
24.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必须保证入库的中央储备粮达到( )规定的质量等级,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A.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B.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C.收购计划 D.轮换计划
25.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的法律责任有( )。
A.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法律责任有( )。
A.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B.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并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D.处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27.对县级或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向( )申请行政复议。
A.该粮食行政管理机关
B.该粮食行政管理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机关
D.人民法院
28.按规定应建立粮食经营台账的企业有( )。
A.粮食加工企业 B.粮食销售企业
C.饲料企业 D.工业用粮企业
29.当事人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法律救济途径有( )。
A.拒不执行 B.申请行政复议 C.提起行政诉讼 D.上访
30.粮食《行政处罚决定书》应载明下列内容( )。
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及违法违规的事实和证据
B.行政处罚的种类、依据、履行方式和期限
C.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D.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名称和做出决定的日期
31.《吉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成品粮经营者对经营的成品粮( )。
A.应当有质量检验报告
B.无质量检验报告的,要经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检验
C.经检验合格后,持检验报告方可销售
D.向购买方提供检验报告
32.《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规定,挤占、截留、挪用地方储备粮贷款或者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或者擅自更改地方储备粮入库成本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 )。
A.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或者给予信贷制裁
B.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C.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
A.粮食风险基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B.市、县粮食风险基金规模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核定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核定的规模落实资金
D.粮食风险基金按规定用于种粮直接补贴、政府储备粮利息费用开支和轮换差价补贴、粮食政策性挂账核销等
34.《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粮食明显不符合国家质量和卫生标准,可能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A.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必要时可实施登记保存
B.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售、加工或者转移
C.被污染或者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粮食不得非法销售、加工
D.其质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当事人转作饲料;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转作其他安全用途或者销毁。
35.以下说法符合《西安市储备粮管理办法》规定的是( )。
A.储备粮的入库成本由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核定
B.入库成本一经核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C.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销售的储备粮,形成价差亏损的,由市财政承担
D.形成价差盈余的,上缴市财政
36.《兰州市粮食流通监督售理条例》规定,粮食经营者违法使用原料、辅料和添加剂进行粮食产品加工的,( )。
A.由粮食、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
B.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赴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
C.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D.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7.以下说法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的是( )。
A.承担储备粮储存业务的企业,应当取得由自治区粮食管理部门审核认定的自治区原粮或者成品粮储存资格
B.承储企业不得以库存储备粮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
C.储备粮原粮轮换出库后,空库时间不得超过4个月
D.虚报、瞒报储备粮数量或在储备粮中新陈混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由粮食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8.以下说法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规定的是( )。
A.地方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地方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
B.可以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承储企业
C.紧急情况下,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决定动用地方储备粮并下达动用命令
D.承储企业以低价购进高价入账、高价售出低价入账、以陈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等手段套取差价的,由自治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39.以下说法符合《安徽省突发粮食事件应急办法》规定的是( )。
A.突发粮食事件分为紧张、紧急、特急三种状态
B.紧张状态是指全省一半以上的设区的市粮食价格一周内上涨4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紧张出现群众争购现象
C.紧急状态是指紧张状态持续10天以上或者粮食价格在一周内上涨5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比较紧张,出现群众抢购现象
D.特急状态是指紧张状态持续15天以上或者粮食价格在一周内上涨10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抢购现象严重,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脱销现象
40.根据《北京市储备粮管理办法》规定,对擅自动用储备粮的违法行为的处置,正确的是( )。
A.由市粮食局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B.造成损失的,赔偿经济损失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擅自动用市储备粮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