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应辉:主销区确保粮食安全的福建经验
时间: 2019-10-17 09:16   字体显示: 阅读:{{ pvCount }} 次  

从《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可以看出,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1/5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福建人多地少、山多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粮食消费量2130万吨,产消缺口超过1600万吨,粮食自给率仅为23%左右。同时,民营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需求旺盛,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任务异常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就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担任总书记后,他仍然十分关心福建粮食安全工作。多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走出了一条主销区确保粮食安全的新路子。

福建有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宁水稻种子成为全国首个水稻种子地理证明商标,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左右。粮食储备制度健全完善,360万吨地方储备粮落实到位,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黑龙江、吉林等10个产粮省建立长期政府间产销协作关系,先后从协作省调入8000多万吨粮食,有效确保了省内粮食供应。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第一,坚持内外并举做好“大粮源”文章。福建立足缺粮省实际,积极推进粮源渠道多元化,破解产不足需矛盾。一是着力保护本地粮源。实施储备订单粮食直补政策,每年安排省级储备订单20万吨、市县储备订单11万吨,有效调动了种粮农民积极性。制订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不出现“卖粮难”问题。二是大力拓展省外粮源。坚持连续15年举办粮食产销合作福建洽谈会,并不断创新办会机制,成功实现了从单一产销协作洽谈到粮油精品展示、新型设备推广、科研成果发布、科技项目对接、产业发展论坛等综合性粮食展会的转变。制定出台《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支持鼓励省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建立粮源基地,深化产销合作。如厦门象屿集团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建设仓容1700多万吨,带动土地规模经营500多万亩。

第二,坚持建管并举做好“大储备”文章。福建以粮食增储为契机,加快标准化粮库建设,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粮库。按照与本级储备规模相匹配的原则,新一轮增储后全省仓容缺口291万吨,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37万吨和政府投资254万吨方式解决。为适应福建高温高湿、储粮难的气候特点,统一规划建设绿色节能环保的现代化高标准储备仓。同时,先后投资1.52亿元,建设投放35.2万套农户科学储粮罐,鼓励引导农户储粮。二是严要求加强储备管理。坚持制度管粮和技术管粮相结合,探索完善储备轮换新机制,每年安排10万吨粮食实行“储加结合”模式,由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包干实行“一年或两年轮换一次”,取得了减少轮换价差开支和满足加工需要的双赢效果。在全省粮库推广惰性粉防虫、低温储粮技术,结合新一轮粮库建设,推广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

第三,坚持量质并举做好“大消费”文章。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放心。一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规划2018~2020年《福建省“优质粮食工程”三年实施方案》,计划总投资40691万元,满足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二是治理“餐桌污染”。连续十九年把粮食质量安全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列入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加强粮食质量监管,每年开展各类粮油产品抽检10000多批次,开展收获粮食和调入粮食的风险监测,出台超标粮食处置办法,并积极开展质量安全品种科研攻关。

第四,坚持惩防并举做好“大安全”文章。一是保障生产安全。不断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规定两守则”,将安全工作作为粮食流通的重点任务,健全“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机制,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省系统安全稳定。二是保障应急安全。全省确定应急粮食加工企业166家,确定应急供应网点1466家,实现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1109个乡镇街道应急供应网络全覆盖,完善应急供应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7 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3500000052 公安备案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484号 闽ICP备19013952号
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主办 福建省粮储局办公室 承办